平博-谢菲联客场不敌对手,遗憾失去3分

admin 阅读:51 2024-08-28 00:35:28 评论:0

  我们每个人进行投资谢菲联客场不敌对手,遗憾失去3分的目谢菲联客场不敌对手,遗憾失去3分的都是为了追求实实在在的金钱,最好是银行卡的余额甚至是数不清的现金,绝不只是手中股票的一个概念性的希望和巨大的幻想。

  股票的逻辑是很简单的,谢菲联客场不敌对手,遗憾失去3分他是一个典型的新钱替换旧钱的过程,更高的价格一定意味着要更多的资金来接盘才可以维系。现在很多所谓的百亿富豪,都是纸上富贵,他们建立的逻辑是股价持续维持住,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就很难谈。

  2015年1月,在武大校友会的时候,校友会让我讲讲股票和现货大宗的看法,就先说说股票吧。当时看大家一片喜气洋洋,真舍不得泼冷水,不过还是丢出了崩盘是迟早的事情的论调。大家也都没当真,我自己也没当真,反正我也不玩股票。我当时跟大家讲述了为什么股票崩盘是必然的基础逻辑,另外一个是人生逻辑,人生的路上,无数多的机会和无数多的坑,越人到中年,越需要谨慎,因为你已经输不起了,坑踩一个,这辈子也就没机会了。

  而坑这个东西犹如陷阱,往往是假扮成各种机会的形式出现,明显是坑的地方,你也不是傻逼,你根本不会去踩,只有看上去像是机会的机会,才会然给你死的很惨。

  德州扑克里最明显,只有好牌,看上去必赢的牌,才会让你死。所以对于机会一定要小心。去年这种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这样的机会,结果其实对于99.9999%的人来说都是悲剧。

  从理论上阐述股市崩盘是必然的逻辑点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二级市场不创造货币,而一个不创造货币的市场,必然是不可能无限上行的,健康的市场往往需要多空博弈,才能把这种风险打掉,一旦某些股票价格偏离了价值,就会有机构来做空他,然后让市场回复到合理状态。

谢菲联客场不敌对手,遗憾失去3分

  所以理论上,嗜血的对冲基金的存在对于市场恢复理性是有现实意义的,做空本身不是罪恶,而一个单边市场唯一上行的逻辑,理论上其实只有无限资金进入,才能支撑上行。那么判断一个股市是否崩盘只要看市场的资金供给如何进入就可以了。

  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货币金融知识,我建议大家看看,我在2014年市场钱荒到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钱荒简史,里面详细描述了,货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

  简单的说,货币就只有两个部分来,一个部分是生产过程,一个部分是扩大过程,生产过程其实就是国家利用信用投放市场的过程,基本上称之为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进入商业银行机构的时候,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特殊结算借贷属性,可以进行货币创造。

  央行投放一亿的基础货币进入了银行体系,银行就可以用这个一亿资金去发放贷款,企业拿到了八千万贷款,无论是怎么用这个八千万,其实最终都会回到银行体系里去,银行体系就在原先一亿的数字上又多了八千万的存款,然后又可以用这个八千万,在去发放六千万的贷款,然后又回到银行体系里去变成存款,然后又可以发放贷款,如此循环的结果就是一笔钱,可以通过贷款变成更多的存款。

  事实上,我国在2002年以后,市场的很多货币都是通过贷款创造出来的,前些日子出的承兑汇票的案子,跟大量的商业银行变相用银票拉存款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个都是中国特色的情况。具体案例可以看我写的《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银行承兑汇票也会出问题》的文章。

  所以,市场上唯一能创造货币的机构就是央行和商业银行。除此之外,就没有创造存款的可能性了,大家在二级市场里玩,其实本质是一场资金的游戏,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货币可能性,设想一个股票10块钱的时候,有一人买,有人卖,卖的人拿走了买的人的十块钱。然后价格就是十块了。这个钱做了交换,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增加的,市场上还是只有十块钱。而股票的价格本质就是成交价格,他表示的是上一笔成交价格是十块钱,但是他并不代表你用十块钱就一定可以卖掉。所以股票的市值只能代表过去的成交价格,不代表未来。要让股票上升的前提就是未来有人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股票才行。

  所以股票的逻辑是很简单的,他是一个典型的新钱替换旧钱的过程,更高的价格一定意味着要更多的资金来接盘才可以维系。所以股票计算的身价和所谓的有钱都是虚拟的数字,并非真实的数字,你一块钱买的股票,涨到了一百块,你就感觉你有了一百块,其实前提是要有人愿意用一百块的钱来买你这个股票,这个逻辑才是可行的,如果有人只愿意用二块钱来买,其实你的身价就是两块钱。

  这个就是为什么我说,现在很多所谓的百亿富豪,都是纸上富贵,他们建立的逻辑是股价持续维持住,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就很难谈。这个问题,我可以放到后面去谈中国虚拟经济危机随时爆发的章节里去谈,这个问题很可怕,需要谨慎面对。

  我这里只是简单解答一个基本逻辑,就是股市的高涨时需要不断的资金支撑的,必须保证市场有更多的资金来维系这个市场,那么市场哪里来资金?市场的资金我说了就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包括出口创汇的货币强制结汇),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央行投放货币之后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

  就这两个可能性,除此之外是不可能有别的来源的。所以,当股市到达一定点位的时候,如果没有地方进入更多的资金,那么必然面临资金枯竭的问题,于是崩盘就是必然的格局,这个其实是傻逼用脑子拍都可以拍出来的基本道理。只是,难点其实在于如何知道股市什么时候崩才是关键问题。这个问题我没办法解答,但是对于一个注定会崩的市场,我的确不太愿意深度介入。所以,我在股市参与不多,当然这里还有另外几个原因,也可以顺便谈下。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股市本质是个赌场,这个结论其实不用我来下,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结论,但是喜欢赌博的人太多,所以谁都乐此不疲的深度介入,把自己做成了赌客,中国人在赌博上的花样其实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什么偏方都能想的出来,都觉得赌博不是一个简单的运气问题和概率问题,而是有技术可以让自己博更大胜算可能性的,于是有人听消息,有人算卦,有人拜名师,有人潜心专研独门绝技,希望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赌场上神经质的人很多,忌讳很多,都是很常见的。但是为什么纵然这样,赌场上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最终结果是十赌十输,事实上只要界定股市跟赌博类似,那么得出的结论,其实就意味着赌客在澳门是必输的,唯一有胜算的其实只有游客或者坐庄的人。

  我在澳门一个赌场里住了个把月,闲着没事,经常看赌客赌钱,我基本上可以得出前面那个逻辑,赌客必输,游客倒是常能赢钱,根本不在于任何外在所谓运气等等层面的东西,从概率和运气角度来看,庄家闲家之间的概率和运气基本对等,哪怕不对等,在单一博弈的时候,概率大小并不重要,会发生的事件,发生了就是百分之百事件。但是为什么运气概率同等情况下,赌客还是输钱呢?

  其实根本在于赌博本质是跟自己的人性对赌的过程,人是铁定注定斗不过自己的人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一个赌客最明显的特征其实是屁股抬不起来,赢钱的时候,觉得自己手气旺,就不断的玩下去,赢了还想赢,而输钱的时候,拼命想着赢回来,借钱,抵押借钱,求人借钱,都想着一把给博回来,结果呢?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把赌场给赢了,赌场关门,OK,他可以走了。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自己输光了,只能走人了。

  但是现实是赌场会输光么?人家是做机械交易的,筹码无限,时间无限,体力无限,然后还能抽水。最后结果是你累死了,他还没事照样跟你慢慢耗,唯一可能就是你输光走人。其实股市里也一样的逻辑啊,你赢了,也不会把钱拿出来,还是扔回到股市里去,输了就死扛着。到最后的结果是往往输的肉疼了,或者有着急事情,不得不砍仓了,最终就是亏损惨重的格局了。跟赌场的人是很类似的,更惨的是故事里赢钱的时候永远不能赚够,涨了以后深怕跌回去,都着急止盈,结果股票往往一骑绝尘,你又去追回来,十块涨到三十块,你最多能赚个十块就差不多了,但是跌了呢,你基本就死扛了,甚至还加仓,结果呢?十块跌倒五块,可是实打实的亏着。这个就是现实。

  那么为什么游客能赚钱呢?因为游客的时间到了,他必须走人,不走人也不行,最后的结果就是往往能及时抽身,而且游客的赌客心里不重,拿点小钱,赚了最好,亏了也不心疼,最后的结果反倒是一半一半的概率能赢钱。在中国的股市里是典型的如此,那些每天沉浸在股市的人,其实起起伏伏,赚赚亏亏,十多年过去了,日子也就那样,我真没见过在股票里赚过大钱的人,不对,见过一个叫徐翔的,但是后来才知道貌似也不是正常做股票赚大钱的。

  我身边来来往往很多人都在股市里赚过大钱,尤其去年七月份前,一堆人跟我说,让我把钱给他们,一年给我赚一倍,赚十倍,呵呵,七月份之后,很多人我都见不到了,其实人性都是如此,过于乐观的估计当下,悲观的预计未来。这个就是人性,其实我一直觉得人性其实是不可战胜的,很多人都跟我说我们不就是要战胜人性么。

  我都觉得这帮人特傻,你是个人,是个人不要人性干什么呢?没事跟自己较劲干什么啊。如果一个人不要人性了,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出家当和尚?做个圣人?还是去神经病院里呆着?这个是你要的么?他们人性是战胜了,但是钱赚来有什么用呢?你做股票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股票不赚钱,都反省自己该贪婪的时候不贪婪,该恐惧的时候不恐惧,恨不得打自己脸,却不想想,贪婪和恐惧其实不就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构建我们丰富多彩的人性么,你如果不贪婪,也不恐惧,不好美女,不好骄奢淫逸,不好逸恶劳,不喜新厌旧,那你赚钱为什么呢?活着又为什么了么?你那么努力在股市里成为圣人又是为什么呢?人家巴菲特淡定从容看透一切,那是人家天赋如此,喜欢这样的生活,人家那么有钱了,还深居简出,钱对他没什么用,他就是喜欢赚钱的感觉,你赚钱是为什么呢?

  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个没有积累的地方,去年很多人跟我说让我赚大钱的话,我清晰的记得07年也有人跟我说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我发现十年过去了,沉迷于股市的人,近乎没有任何变化,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世界都变了无数次了,他们依然还是这种格局,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每天在群里享受当群主,当高手,被一帮傻逼追捧的感觉。其实想想,十年前的他们,觉得股市最好赚钱,房子也不买,什么都不做,就做股票。结果呢?还是个穷光蛋。

  很多事情短时间里来看,步伐很小,但是时间足够长,那就是很长很长的一段路,因为有积累,每天都在前进,而有些事情,当下步伐很快,很大,但是他没有积累,每天来来回回的踱步,时间一久,你会发现它们毫无进步,一直在原地踏步而已。股市就是这么个地方,他是个没有积累的行业。你哪怕过去再赚钱,再牛逼,都无法决定你在未来依然牛逼,这个市场很现实,很残酷,未来都不可确定,所以无法形成积累。所以我是特别厌恶年轻人在股市里挣扎。这个绝对不是一个适合年轻人扎堆的地方,他丝毫学不到任何的所谓知识和行程可能的积累。

  当然很多人会跟我举例子,谁谁谁怎样怎样牛逼,几千块钱,做到几千万。对于这种例子,我从来都无视。事实上,人都倾向于装神弄鬼,雪球上一批神棍每天吹嘘自己赚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实际真的很简单,根本不用吹嘘的,直接交易清单,一张不落的贴出来就行了,信息是出不来高手的,交易才能出高手,证明自己最牛逼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列交易清单,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列清单的,基本都可以当骗子,赚钱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尽管公布就行了。很简单的事情。市场最现实的情况就是牛市来了,股神一堆,每个人都是股神,傻逼都能当股神,当然了,买错股票都能涨停,这样的市场,谁不是股神啊,但是市场大跌的时候呢?全都神棍。

  事实上,我们从二级市场上可以被证明交易的人来看,就知道高手是否存在了,中国几千只所谓的私募基金,基本上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了,你们只要看看他们的水平就行了。跌的时候,比你跌的还多,赚的时候,甚至还不如你。这个就是行业现状。去年的私募一姐,私募一哥的业绩,你们自己去看看就行了。这就是行业最高水平,也就是如此。你觉得你能超越他们?你是比他们勤奋?比他们努力?比他们运气好?还是比他们专业呢?

  这个市场里一年业绩超越巴菲特的大有人在,我去年投资一个摇一摇炒股的软件,就是每天起来没事闲着摇一摇,然后就自动,什么时候买股票,什么时候卖股票,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都是随机的,这种典型脑残傻逼的操作方式,最后跑出来很多收益率超高的个体,远远超过所谓的大佬,在一个万马奔腾,买错股票都能涨停的市场里,是不需要任何能力的,傻逼都能赚的比你多。而在一个万股跌停四连杀的市场里,你是神仙,其实你也一样被市场砸成傻逼。这个就是现实。

  这样的市场里能有什么积累?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股市里唯一能比较现实轻松的符合业余人士炒股的逻辑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游客,风景秀丽的时候去玩玩,严冬来临的时候就离开。如果你要把自己当赌客,那就是结果一定很傻逼。这种丝毫没有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里,你还去玩,本质其实就是搏个好运气罢了,那干什么不去买彩票呢?不去打麻将呢?不去斗地主呢?沉迷于股票的人,基本上都是典型的不劳而获的思维。怎么可能的事情呢。我从来没期望也没指望过这种好事能到我头上。有这个时间精力,我不如去找一个方向,虽然慢点,但是确定性会更强行业去努力,去拼搏呢。

  中国股市期市有几个大佬,敦和老叶,混沌老葛都可是纵横中国数十年的高手中高手吧,但是去年的市场又如何呢?我记得敦和去年股灾前在香港路演说过一句话,说我们在中国大陆为什么每年收益率能在百分之百甚至更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现在大陆的交易对手都普遍都是傻逼,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胜算当然更高。这个话估计没有说完多久,股灾来了,不知道敦和怎样了?

  很多时候,你过去无论再如何辉煌,但是在你不离开这个市场之前,其实都是浮云。赚了一百年的钱,也可能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华尔街上这样的高手多如牛毛,绝大部分高手的结果要么锒铛入狱,要么穷困潦倒。鲜有善终的。

  当然这里不排除有个别的人牛逼闪闪,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一个索罗斯,他们都不是普遍性案例,你好好问问自己,会不会是他们,他们的逻辑能否被复制?世界上永远有成功的人存在,但是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主导他们的一辈子成功的因素大抵都是无法复制的,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经验,特定的运气,都是特定的,都是不可复制的。

  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说缠中说禅这本书,然后说学会了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我就是笑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一定要记得去计算投入和产出,还要去计算机会成本。对于不确定性很强的东西,一定要谨慎投入,因为随着成本不断抬高,你最后发现收益就无法覆盖所有的成本,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收益没有实现,你就破产了。而与此对应的机会成本却非常的高。

  我后来问他你有没有见过缠中说禅的人学得很好,且赚了大钱的案例?你确认那个赚了大钱的人真的是因为学了这个才赚到的,而不是因为有内部交易等等方式才赚到的?你是不是确定你跟他有一样的天赋能确定学成功?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其实中国人写东西,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说的很模糊,让你去自己去悟,一本易经,几万个人几万个想法,一本道德经也是几万个人几万个理解。明明写个菜谱,会告诉你盐少许,酱油少量,少许?少量?是多少?你自己猜,我就不告诉你,于是一本菜谱有人做的很好吃,有人做出来难以下咽,这个就是中国人喜欢阐述的方法。越是云里雾里,越牛逼的感觉。一大堆简单道理非要说的很隐晦,也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明白,结果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对于这种作品,我基本上都当垃圾扔了。有毛意思呢?还没悟透,我估计就得死了。

  有这个时间去学这个东西,我把时间精力去放在创业工作上,老子早就牛逼大了,谁去扯这淡啊。我自己高考后来总结经验的时候,有一条就是把别人用来寻找学习方法的时间都花在做题目上,有时间花时间花精力去寻找学习方法,还真不如先把努力做到极致啊。一个力气都没用尽的人根本不配谈学习方法啊,谈天赋啊,谈人生啊。扯淡的有点远了。

  当然,我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地方其实是涨了你不开心,跌了更不开心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涨了怕跌回去,但是卖了又怕继续涨,所以涨了你不开心,跌了就不要说了,肯定更不开心,于是涨你也不开心,跌你也不开心的事情,你他妈的还想着玩,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啊。所以,我在2012年写了篇,我为什么看空中国股市之后就在也没进入这个市场了。甚至关于股市的文章都写的很少。去年在香港养病的时候,我闲着没事,写过一些对于中国股市的文章,反思了一些问题,但是都是扯淡为主,大家将就看。

  当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股市注册制肯定推不起来。这个问题其实我谈过好多次,注册制在我国不是一个行政问题,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要推注册制在中国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中国有世界上最强悍的行政组织效率,一旦政府决定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效率绝对世界上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这个就是现实,连去年难度这么大的排雷去杠杆,一个半月就把股市的杠杆给去了,绝对世界第一了,这样的效率,要推注册制,还不分分钟的事情啊,但是问题在于你推了注册制目的是什么呢?

  我有一次在法国巴黎银行的小型会议上,很多人跟我说,真羡慕中国的股市,有那么充沛的流动性,一天的交易额足够他们一年交易了,我说,有啥好羡慕的,中国的股市本质上其实看上去很强的流动性,但是实质是没有流动性的,一点都没有,他们很奇怪,我说,你试着让中国股市退市几只股票看看,你试着让中国的股价跟香港来几个一分钱的股票试试看。那时候你就知道中国的股市有没有流动性了。如果那么做了,我可以保证,中国股民,一个不剩全部跑光,来个狗屁的流动性。

  中国股市为什么那么多韭菜的存在?为什么那么多散户敢勇敢的踏入死地?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股市本质就是个信贷市场,他是带有刚性兑付的信贷市场。极强的刚性兑付的,中国股市不会退市,不会跌到几分钱,而且越垃圾的股票,越会有爆炒的可能,导致中国散户进入这个市场,无后顾之忧啊。压根不用怕啊,真跌了,其实只要死扛就行了,几年后,又是他妈的一条好汉,就是这种周而复始的现实案例,最终就让它们肆无忌惮的敢参与这个市场啊,因为压根不用担心最坏的情况发生,这种保底的存在,使得哪怕你在这个市场总是亏得倾家荡产,但是还是敢毅然进入。因为不断的过去的历史会告诉他们,这个市场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运气不好,心态不好,沉不住气,如果当初老子不割,不乱操作,不干什么,不干什么,老子就牛逼大了,于是死了还愿意借钱近来不断的玩。

  就是这种自我意淫式的精神病式的支撑,使得A股经常能产生出源源不断的韭菜供给给大佬们享受。人们辛辛苦苦的去别的地方赚钱,舍不得给自己吃好的,穿好的,买好的,都到这里来赌博,孝敬给别人。这个就是现实。

  一旦市场打破这种所谓的刚性,真的有股票退市,有股票会跌到几分钱的时候,股民就会害怕,就根本不敢进入。这个是非常现实的情况的。我这样的人,相对专业的牛逼人物了吧(有点吹嘘了,别介意啊),我在美股和港股,都不太敢碰,都玩的很小心,为什么啊。我靠,我怕啊,一个晚上跌个百分之九十,怎么能不怕啊。我都怕的市场,散户怎么敢进来啊。

  所以,成熟的市场,散户就是不断的退出的结果,因为他们最后发现,自己是真的没能力玩。这个时候,专业机构才能形成。散户扎堆的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倒闭机构都变成散户思维。压根无法坚持所谓的价值判断,大家都一起赌呗。你在这个市场要做价值投资,那就做好天天被打脸的准备吧。

  为什么会这样啊。谁都看到出来是在股市股票供给不充分,市场管制,使得股票的供给很少,IPO排队导致的结果就是垃圾的股票不需要退市,可以被人借壳,或者退市难度迫于地方压力等等因素难度很大,甚至包括了来自散户投资人的压力,到现在几乎没有股票退市,所以,大量的资金追逐少量的股票,使得整体的市场每个股票都没有价值,毫无价值。无非个别合理一点,个别不合理一点而已。

  资金都是逐利的,在国外由于都是机构博弈,大家都不是傻瓜,合理的估值体系是存在的,谁都不好骗谁的钱,你看好,我一般也看好,我不看好的,你也不会看好,深怕被对方给骗了。所以中小市值股票业绩不好,流动性就会很差使得没有多少机构敢参与,而在中国恰恰相反,纯粹是资金主动的市场,什么盘子小,什么更好被操作,于是就更容易被爆炒。

  根子在哪里?在于供给受限之后的刚性兑付市场的存在。

  最终就是股票成为了赌博桌子上的标的物而已,压根谈不上价值,大家也没想过她的实际价值,纯粹就是赌博的标的物而已。谁他妈的有价值啊。其实从价值角度来看都是垃圾,哪怕跌倒现在,我都觉得对不起这个价格。

  所以,在中国谈价值投资,我一直就觉得是个笑话。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而已。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什么配资在中国大行其道,怎么打压都打不掉,不也是因为我国特有的这个监管制度啊,你跟美国一样,一个晚上跌去十分之九,谁还敢从事配资这个行业呢?

  那么问题就来了,谁都看到供给受限是根子的问题,很多人说,我们来个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吧,长痛不如短痛,直接上注册制。

  于是去年就开始推注册制,这个的确是个办法,但是一旦这个办法用了,那就要做好一个足够的心理准备,中国玩了将近二十五年的市场的游戏规则彻底被改变的时候,股民们是否做好了改变的准备,是否做好了明天开始起不断下跌,股票归零的心理准备?是否做好A股流动性立马衰竭的心理准备。我估计短期内还真没人敢这么做吧?谁都无法承受这种风险的,更何况去年这种背景,所以注册制暂缓是必然的。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很多很简单的道理其实都是常识,为什么没人看的明白,去年股市五千点去杠杆,明摆着就是会引起大崩盘,为什么不慢慢来呢?

  但是这里反过来看,注册制度暂缓并不代表注册制不开放,我感觉中国股市的问题,慢慢放开逐步推进注册制是必然的,前面说过中国的很多问题都的非市场化带来的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市场化,当然,市场化不是万能良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法制化要跟上,一个没有良好有效监管的市场,最终的结果是极为可怕的。

  所以,在短期内不开放注册制的时间内,我个人感觉证券市场法制化道路会大大提升,法制化包括了完善和执行两个范畴,都属于任重道远,在迎接市场化的这段时间内,证监会迎来了新任主席,如果是高瞻远瞩,有效作为,必然会在这段时间内强化执法力度,为未来市场化奠定良好基础。当前重点就显然在两个领域了,打击内幕交易和大股东套现这两个市场毒瘤上了,这两个过去长期占据市场的畸形形象,在今年会得到有效遏制和纠正,所以,很多市值管理型的机构,都会面临很多挑战。我感觉今年监管一定会在打击股市违法违规行为上下重手。

  内幕交易这个我们不多提了,这里提提最近一年多特别红火的所谓并购案例,因为我先前在聚秀社区看过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写的比我透彻一百倍,我就不单独写了。截取部分文字《最大的腐败:当套现成为一门生意》(作者:烟村放牛郎),供大家参考。前面他的四个部分,我没放上来,从第五部分开始。

  5、并购是应该的吗?

  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购重组是企业内部发展和外部行业整合的需求,通过减少竞争消耗增加规模效应打通产业链等途径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尤其在经济下行竞争加剧甚至出现过剩产能时,并购重组是重新洗牌。股市支付功能壮大后,又成为并购的主战场。西方也经历了漫长的并购时代,但成熟市场的研究结论表明,并购并不一定是一门好生意,由于整合的困难,相当多的并购最后以经营失败告终,许多跨度数十年的并购统计显示,对于并购公司,并购后不管是财务回报还是股价回报,均没有获得特别显著的超额收益,而对于被并购的目标公司原股东,倒是能获得30%左右的超额回报。

  所以,成熟市场上,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公告后,股价很难出现大幅度上涨,而波澜不惊甚至下跌的现象却经常见到,因此,成熟市场的并购行为更加理性,以投机和拉高股价套现为目的的行为更少见。

  已有海量的文章分析过,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切怪象,均源自审批制,股票上市被严格管控,而退市通道不畅,财务作假股价操纵层出不穷,上市公司缺少新陈更没有代谢,基本面质量低下导致长期投资回报率偏低,炒作绩差股st股重组股,这导致了股市博弈化的风气愈演愈烈。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逆向淘汰的过程,适应中国特色擅长热点炒作的游资逐年坐大,深谙资本运作之道跟随市场三五年一变的风口不断讲故事放风筝的上市股东,获得了最轻松的拉高股价套现离场的机会。

  所以,并购在中国长歪了,它已经背离了产业整合的初衷,而变成了股价操纵的工具。继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013年1月,工信部等12部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九大行业的并购,鼓励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链的并购,这反映了那一时期并购的特征,瞄准产业整合扶持行业龙头为主,或称之为做大做强实业的方向。

  2014年3月,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对并购重组市场进一步松绑,在去监管的指导思想下,证监会进一步放松了对多数并购的约束,伴随着牛市的到来,各行业并购重组借壳的案例大干快上,尤其以变相卖壳、跨行业重组、跨界影视传媒互联网等风口行业为主。

  从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指导意见,能清晰的看出当前并购之风盛行是政府乐见其成的,如果当前的上市公司并购大潮将来被证明是有缺陷甚至埋下了地雷,监管层承担有监管失当甚至放纵的责任。

  6、放纵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带来的恶果

  有两大积弊:有违社会公平正义,有害实业价值创造。股市承担融资功能,还扮演了财富分配的角色。目前A股两市市值超过50万亿,而居民存款余额不过100万亿出头,随着牛市的继续,股票在财富分配中的地位会愈加突出。一个良善的社会,财富应该奖励聪慧、勤劳和价值创造,而非投机倒把和制度套利。不同形式的制度套利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当前尤以全民并购潮为甚。

  为何许多失去利润创造能力的上市公司不能退市,为何仅仅通过并购重组讲故事就能股价大涨使原股东享受远比实业更丰厚更快速的获利,为何一家创业公司必须委身并购向上市公司让渡利益才能证券化或者实现融资,为何有那么多资本掮客可以坐享其成。更荒唐的是,为何政府要鼓励这种行为。

  以近期的大明星股七喜控股为例:

  最近四年利润贡献为负,在4月份的停牌前,主业毫无亮点,依靠一些小打小闹的文娱行业的故事炒作股价。这样的壳公司在停牌前市值也高达40亿,实际控制人身价接近20亿。得益于宏达新材重组告吹,抱得了急于回归A股的分众传媒这个金娃娃。重组后,截止11月20日,实际控制人的身家膨胀到50亿。这数十亿元身家背后,除了提供一个上市公司空壳,并没有为社会创造任何价值。

  当然,分众传媒获利更丰,得益于A股优质标的稀缺和炒作之风盛行,从在从美国退市前市值仅165亿,到如今,市值膨涨到接近3000亿,暴涨高达20倍。而参与配套融资的机构,其增发价11.38元至现在涨幅超过4倍。

  七喜控股只是A股若干案例中的一例,其背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勾稽的逻辑,并无特别之处。不厌冗长列举这类交易,是想传达,在类似的并购重组中,股价仅仅在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下实现暴涨,财富就“凭空”创造了出来,这就是资本运作在当下中国市场的魔力。他的利润远远高于脚踏实地经营上市公司,更远远高于经营实业。当然,财富不是“凭空”创造的,财富泡沫是审批制造成的股票供给不足人为推高的,由中小投资者击鼓传花并最终落在不幸者和无知者的头上,最终由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买单。

  在当前监管无力的大环境下,放纵上市公司跨行业无节制的并购,鼓励了市场不劳而获坑蒙拐骗的歪风邪气,通过股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财富从中小投资者向少数人转移,这种行为和赤裸裸的掠夺没有实质差别。除了少数通过并购获得新生的公司,多数并购完成,一两年内业绩还能维持装裱,然后迅速变脸一地鸡毛,上市公司又重回垃圾股行列。

  由于暴利的诱惑,每个当局者出于自利的考量,必将投身其中,并购之风炒作之习盛行,这自然将带来另一个结果,实业精神和价值创造将日益衰微。

  7、拉偏架的市场化只是丛林社会

  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一现象在股票市场演绎得淋漓尽致。

  按照刑法和相应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以上,即触犯盗窃罪;贪污在五千元以上,即触犯贪污罪(最新刑法修正案删除了数额条款)。

  在2013年轰动全国的两次审判中,法庭认定刘志军受贿金额6460余万元,薄熙来受贿金额2044万余元,这些数额在股票市场动辄以亿或十亿为单位的套现中,显得不值一提。

  证监会为何放纵各种市场乱象而熟视无睹?

  其一,相关IPO、并购重组周围,围绕着太多的利益群体。这一点,已有很多文章批判。

  其二,鼓励并购重组能带来短期的市场繁荣。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一波牛市,各大机构为牛市寻找的几大注脚中,其中之一便是转型并购牛。一只股票不错的重组,往往带来翻倍以上的涨幅,目标公司证券化并获得融资,上市公司原大股东获得股票升值,参与配套融资的机构低价获得增发配额实现浮盈,持股的中小散户,也享受暴涨红利。一只股票的大涨带动市场人气,如果所有股票都并购重组,似乎就带来一轮牛市。当所有参与者都在享受眼前繁荣时,没有多少人追问并购质量、内幕交易、股价操纵、天量减持,也没有多少人关心繁华落幕后虚幻的牛市是否有基本面的支撑。

  这是目光短浅、缺乏远见、没有政治担当、无视公平正义的做法。更火上浇油的是,前文提过,自2014鼓励并购重组放松审批约束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象愈演愈烈。

  市场化、去监管,这是一句好话,站在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立场,政府的一切都最好统统扔掉,市场万能。市场的确有它功能强大自我淘汰的神力,但市场化和自由化应该是有条件的。没有注册制的自由化,却放开并购重组的自由化;放开了并购重组的自由化,却没有建立严刑峻法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穷追猛打。残缺的市场化、缺乏制约的市场化,就好比释放了野兽的丛林,允许人和野兽自由搏击。

  8、自由需要肇基在公正之上

  自由化和市场化总是相伴出现,政治领域的自由化已经逐渐走下神坛,但经济领域的自由化通过西方经济学稍显严密的推理以及多年浸染,在学界和不少政界至今仍有天然的道义正确性。自由是需要边界的,在什么领域以什么程度通过什么程序实现自由,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回顾过去两年经济领域的施政,对资本单方面开放的国企私有化和土地私有化倡议,在习的主导下被纠偏。归根结底,对资本单方面的自由,将缺乏公正。失去公正的自由,将是一场灾难。公正的自由,意味着多管齐下的自由而不是拉偏架的自由,公正的自由,也必然是法律之下强监管的自由。

  而金融领域局部的零敲碎打的缺乏监管的自由还很多,比如P2P互联网金融、全国各地蔓延的各种交易所,自然也包括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乱象,从IPO停停开开、并购借壳纷繁迭起、配资推动杠杆牛市、股灾慌乱救市,反应了监管当局的两个倾向:

  一,对于有较大共识需要推行的政策,缺乏政治担当和勇气去推进。比如注册制、强监管,搞了十几年还停留在纸面上。

  二,对于越来越复杂、牵涉面越来越广的金融市场,缺乏系统性思维,也缺乏底线思维。比如反复无常的IPO制度、比如毫无章法的救市。

  这两个倾向,归根结底是只顾眼前的功利主义,缺乏全局性的从公正出发的政策考量。如今的政策,倾向于保护已上市公司这一群少数派。政策没有道义,政策就没有力量。

  监管层无为而治、因循旧规,缺乏对痼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事关国运的牛市,是一项漫长的事业,不是短期暴涨功利主义就能实现,牛市需要健康牛,需要不疾不徐牛。牛市需要稳扎稳打而非头痛医头,牛市需要新陈代谢,需要有让一大批垃圾股退市破产的勇气,也要有让一大批新企业直接上市冲垮当前估值体系的勇气,牛市需要公开公平公正,需要将一大批财务作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人投入监狱,需要将那些财产来自于不公平来自于坑蒙拐骗的富豪罚得倾家荡产。

  我不止在一处表达过,未来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的国家,权力核心结束了关于政治自由化的分歧确立了制度自信,这是中国在发展窗口期不走弯路的最大保证,而今上的励精图治、锐意统揽,正是非常之时所需要的雄主之姿,中国将重回在漫长历史上曾经占据的世界中心之一的位置。

  一个国家的崛起还意味着价值观的崛起,价值观中最核心因素应该是公正。只有根植于公正的价值观,才有感召力和生命力。遗憾的是,大国的发展需要与之相称的充满活力而公正的资本市场,A股的制度建设却严重不公。所幸,股灾来了,否则牛市只是少数局内人的财富盛宴,否则未来的大跌只会更具有毁灭性,股灾带来的一地血泊使政府有机会反思,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最近,习主席倡导的供给侧改革引起广泛讨论,经济供给侧的改革是关停破产失业,股票市场也需要启动破釜沉舟的供给侧改革,只有注册制开闸并将反腐推进到资本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挤破不合理的估值、杜绝为非作歹实现公正,才能让价值投资逐渐主导市场,才是健康的能涵养国民财富和全球流动资本的超级市场。

  短期建议:股灾期间,证监会出台禁令大股东6个月不得减持,这项禁令1月初即将到期,套现潮将再次来临。继续全面禁止减持固不可取,对那些毫无基本面支持,不管从市净率、市盈率、市销率还是市占率皆毫无亮点的垃圾股,或者刚刚发布利好借势推高股价的概念股,在注册制开通之前,其减持行为为何不采用IPO融资限价的原则对减持价格进行限制、或对减持所得按比例留存以备股价大跌后转入投资者保护基金?官场和军队反腐在重塑正气和信仰,股票市场也期待这个时刻。

  这篇文章绝对振聋发聩,我建议很多人去拿出来看看,监管今年在这方面一定会更有作为,但是难度也是很大,这个产业链既得利益者甚多,改革要突破深水区,的确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另外,再回到股市本身,我自己感觉,注册制其实在郭树清时代是做过的一些努力的,我在2011年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当时判断郭树清时代就想解决注册制的问题,他的办法是缓慢推进,怎么做呢?变相扩容来加快市场股票供给,我在2011年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二级市场当前的情况下,还不断的进行扩容,我们的理解是政府有变相的通过扩容来取消发审体系的尝试的可能,从而实现A股的去泡沫化,政府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二级市场从一直较高的市盈率回归到合理状态,从而降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高价差。”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全国各地建设各种地方交易所,什么股权交易市场,股交中心,OTC等等,其实本质都是资金分流。最终我当时得出结论,一方面股票扩容,数量增加,另外一方面资金分流,结果就一定是股市下行,这个结论是必然的。事实上,看不清大趋势的人,是不适合做股票的,每天技术面分析来分析去,进进出出,赚的都是小钱,真正赚大钱的永远是站在更高点上看人生的人。

  做股票本质就是做人,时机不对,趋势不对的时候,你还在玩股票,那么当时机对的时候,你也没有钱去做股票了,因为你被套牢了,所以散户的悲剧在于炒了一辈子的股,还没能解套。做人不也一样么,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还某一个时候犯下的错误,一直在爬出自己挖的坑而已。大趋势下做股票的难易度其实是差很多的,你要在弱势里面找机会,你是可能有很高的涨幅,但是对你的要求太高了,我也从来不排除在即使大盘哪怕一路向下,还是有个别股票会有几倍的涨幅,只是问题在于他会是你的么?你抓住的概率有多高?

  我记得当时在股市最后一段还写了一段结论,我认为如何才能有大牛市,其实放在程度更大的层面来看,股市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还要考虑两个因素,翻看全球股市,股市上行要具备两个很重要的条件,我认为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但是不代表有了就一定涨。

  一个是经济形式的相对明朗,啥意思呢?

  相对明朗的意思不是说经济形式一定要多好,但是经济形式总不能太差,一个好的经济形式未必一定带来股市的一定上扬,我自己理解下来,这其实是个信心方面的问题,在一片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大家做多情绪总是会受到打压的,每天听到负面新闻,很多人还是不愿意进行投资的,喜欢保持流动性,这种心态不单散户才会有,机构也是一样的。

  所以经济面明朗很重要,当然乐观预期也可以,本质股票是一种预期效应,觉得你好,就会买你的未来,然后就涨了,觉得你不好,就会卖你,你就跌了。

  另外一个条件其实是货币的充沛供应,这个大家想想都明白了。没有足够的货币是推动不了股市的上行,股市走到最后来说还是靠资金推动起来,尤其在中国,一般情况下认为这个是充分条件,一般货币多了其实必然导致资产价格大幅度上行。

  但是货币泛滥了,在某些情况下,货币充沛其实不一定就能推导出导致资产价格上行的这个结论。这个前提是经济形式要向上,也就是前面说的第一个条件,所以两者要叠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催生大行情。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走出一波大牛市,本质跟量化宽松是相关的,中国在2014年的这波大牛市则是跟乐观预期相关,改革催动乐观预期。然后又通过杠杆放大了这种效应。

  最后,我花点时间谈谈自己对未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乐观预期,我在香港的时候写过三篇文章,对经济形式表达的是不乐观,但是还谈不上悲观。最近一段时间,走了全国很多地方,突然感觉有变成悲观的姿态,主要是在担心信贷危机和虚拟经济崩盘的出现可能性。

  第一讲信贷危机,信贷的本质其实是市场赚钱,因为只有企业盈利才有可能归还利息和本金,而我们过去几年实体企业不赚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带来的结果是银行违约的大面积提升,这个从这几年的银行坏账率就可以知道了,所以在企业端的危机,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四五年了。

  实体不赚钱,资产不升值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违约。所以大面积的违约是必然的情况,如果说过去三四年,你没有降低你的债务杠杆,那么这几年你一定过的痛不欲生,光利息就可以把你压死了。这几年的信贷典型特征是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

  事实上就是如此,好人知道这几年没什么钱好赚,所以不会去借钱,借钱是要还的,赚不了钱拿什么还?而坏人借钱是因为不借就活不下去,他只能挺下去,等待黎明的到来,但是我估计绝大部人可能是挺不到黎明的。这个很残酷,但是就是现实。

  信贷这个东西有个很大的特征,其实就是需要前瞻性,事实上一笔贷款决定结果好坏的因素不是发生坏账的时候,而是投放的时候,也就是说一笔违约的发生,其实是提前两三年就决定了的。

  现在投资那些跑路的机构的投资人,其实在给他们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悲惨的结果,银行也是,现在大面积违约的恶果其实在四五年前就是必然的结果。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如此的,现在的所有种种结果都是过去所决定的,如果你不能提前三到四年认识到这个逻辑,那么现在的所有结果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实体企业很痛苦,事实上如果不是三年或者四年前下决心改变,根本不可能避免。这个就是金融,所以,从企业端债务危机可以看出的一些基本逻辑基本可以发现下一个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在个人端的资产危机。

  前几天有人在我微博上留言说,个人端资产极为优秀,压根没有问题,他拿温州的按揭和信用卡来跟我举例证明这个资产的优秀,我直接骂一句傻逼就拉黑了,所有聪明的人和不聪明的人,都喜欢把过去当成未来,或者把当下当成为来。事实上,过去和现在永远不代表未来,人类都在不断颠覆和变革中前进,我们回头看,三年前,四年前,浙江很多银行的违约率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不到1%的坏账水平,但是就能用这个数字来推演浙江的企业资产很好么?恰恰实践证明了曾经傲娇的浙江企业,在这几年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过去的数字永远说明不了问题,现在优秀的所谓个人资产端的数据,压根也说明不了问题。

  我看到的逻辑是什么呢?当市场资金泛滥的时候带来的结果是涌向各种所谓的洼地,有些是真的洼地,有些是假的洼地,但是不管真假洼地,只要资金一进去,立马就变成了平地。再蓝的蓝海都被资金充斥成红海。

  事实上,我说过,从来就没有比金融更低门槛的事情了,为什么呢?因为金融本质就是放贷和投资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的所谓门槛就一个,就是有钱。

  只要有钱就可以放贷款,有钱就可以做投资。门槛很低的事情,恰恰意味着竞争极为激烈,只要有人稍微在某个领域赚钱,那么就意味着一堆人可以疯狂挤进来,从实体角度来看,还不太容易出现这个情况,毕竟需要时间去投资,去建设,还是带有很大门槛的,技术也好,人才也好,设施建设时间也好。

  但是金融呢?压根没有门槛,你能做分期,我也可以,你能做车贷,我也能做,你能做股票,我也可以,至少感觉是可以的,所以不管真可以,假可以,一堆人就进去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混战,混战的结果是什么呢?

  大量的资金追求少数的优质项目,最后就是好人的贷款放完了,然后开始就开始放坏人了,这个就是典型的资金追逐项目的结果,这个是钱多必然注定会发生的事情,全球都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台湾的信用卡事件,韩国的双卡事件,美国的次贷危机,都是这个类似的情况,贷款大量发放给了那些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带来的结果就是信用过度,世界上是没有那么多人有能力借钱的,而这几年我们无论是通过互联网金融还是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把这个生意做到了极致。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那样需求无法被满足。

  这几年资产端集中就聚集在大量的个人信贷领域,我最早的时候其实一直没想明白这个逻辑,我觉得个人信贷也是一样的道理,像我们这样的人,其实从来不会去借钱消费,我们国家储蓄率高达50的,谁有钱不花还借钱去花?

  后来有人跟我说,中国现在是结构化特征很明显,中老年人不会借钱,年轻人在借钱,而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借钱消费的需求开始大面积增长。

  所以是蓝海时代的开始,开始我想象挺对的,但是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个

谢菲联客场不敌对手,遗憾失去3分

  是伪命题,为什么呢?

  因为年轻人在消费上是结构化的,但是在赚钱上依然也是结构化的,中老年人有钱不借钱消费,年轻人没钱所以要借钱消费,问题是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啊,年轻人的钱来自于哪里归还呢?美国为什么可以高消费高负债?那是因为美国是货币发放的主导国家,美国央行每年释放流动性是根本性原因。

  而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中国不太可能替代美国,这个路径几乎不可复制,回到最后,还是得依赖收入增长。所有的分期消费回到最后,都是要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而个人的收入增长来自于哪里呢?最终还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而实体经济在当前的这个情况下,增长的希望在哪里呢?哪怕短期有中国长达三十年内的财富积累,但是坐吃山空的局面维系到何时呢?一旦无法维系的时候,崩盘只是时间问题,我个人感觉现在的资产端交易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了,随时都会出现崩盘的格局。第一波出问题的那些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第二波出问题的就是那些P2P公司,第三波出问题的可能就是信托公司等一些正规金融机构了,而事实上典当、担保、小贷早就已经趴下了。

  今天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也说了,中国要做好长期L底的心理准备,那么意味着收入长期来看,增长的概率都在下降,现在的市场上,大家还是相对乐观,为什么?过去三十年积累了不少财富。大家感觉都还很有钱。但是真的有钱么?

  这里就衍生出第二个问题,中国目前面临虚拟经济大崩盘的可能性。

  虚拟经济崩盘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故事,美国在2000年出现过类似的局面,直接让中国的互联网在那个时代也差点也跟着完蛋。

  事实上,这波虚拟经济大面积兴起于09年底,批的外衣是移动互联网,在大量的从实体撤出来无处可去的资金助推下大面积蓬勃发展,迎来了辉煌的今天。但是回头看这一波机会,到底谁赚了钱,仔细的看下来,事实上可能结果会极为让人很意外,几乎没有有钱人在这波里赚到钱,或者说赚到了现金,大多数人都实现了所谓纸上富贵。

  五年前投资一个APP,五年后告诉你翻了一百倍,但是你要拿现金呢,对不起好像还不行,要等上市,而这五年整个互联网上市了多少家公司呢?新三板貌似上了一堆,都套不了现。实际上屈指可数,这个就是现实。大量的富豪出资成为了市面数不胜数的投资机构的LP,每年听到GP告诉他们各种乐观的消息说这个赚了多少,那个赚了多少,然后每天做着美梦等着哪天翻个十来倍百来倍,可以彻底退出这个江湖,浪迹天涯去。只是现实并不容易。

  这些年的市场大量的资金充斥在虚拟市场,玩到最后的结果呢?很多人说是零和博弈?其实,我感觉不对,其实是群输。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是群输呢?其实你去想下打麻将就行了,一堆人打麻将,打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一定都是输的,输给谁了,输给台板费了。虚拟市场里玩到最后的格局跟打麻将是一样的,肯定有为数不多的投资人赚了其他投资人的钱,这个是肯定的,但是大部分一定是输钱的,也未必输给那些赢家,而是更多的输给了市场相关的损耗。

  我今天发朋友圈说,这一波真正富裕起来的就两拨人,一波是所谓的极少数的逆袭的创业者,这个群体少之又少,因为社会注定绝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是失败的,但是以前他们失败是花自己的钱,现在失败花的是别人的钱,所以他们是没有成本的,但是带走了大量的别人的财富。

  还有一波人是各种投资机构的GP,他们每年旱涝保收收取2个点甚至更高的管理费,赚钱了还要分成,亏了跟他们没关系,他们每天奔波,养活了航空公司和五星级酒店,最后消耗了更多的财富,当然无形之中也给我们国家的服务行业创造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么?好像并不多。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的背离程度其实是加剧到了历史极限的水平,我们的虚拟经济,犹如去年股市的5000点的情况,他本身不创造出相应的货币和社会财富,导致大量的股权项目最终的财富反应也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接盘才可以实现的,接盘的方式要么就是到了二级市场,要么就是找到更多的金主来接盘,一旦没有人接盘,那么要么就是自己产生现金流维系,让投资人分红,要么就是降低估值,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那么新来的资金在哪里?指望放水么?

  放水第一,再怎么放,信贷资金进入股权领域的可能性也很小,第二放水总归有限,不可能无节制,都使得市场接盘的资金大面积萎缩,关键的关键是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了。

  当美团175亿美金估值的时候,你问问自己,他上市了你会去买这个公司的股票么?当小米四五百亿美金估值的时候,你敢买他的股票么?当上行空间已经可以想象,而下行空间不知道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去做这样的投资?即使有钱,又有谁会去真金白银做这样的投资?没钱接,有钱也不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是泡沫被刺穿,然后估值大幅度下降。市场的信心极度萎缩,大家倾向于保留现金,最终市场就开始进入你循环,然后故事就结束了,接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很多看上去有钱的人,突然变的没钱了。

  很多所谓的有钱,最终都是建立在乐观基础上的,股价稳定,房价稳定,目前收入还不错,但是一旦闯过临界点的时候,你所投资的公司的估值大幅度下降,持有的股票大面积下跌,你的房产大面积下跌,收入下降,那么你还有多少钱?

  现在许多有钱人的计价方式是虚拟资产计价,身价几十亿,真正能变现的有多少?很多人都只是在玩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罢了,梦醒时分,才发现只是一场黄粱梦。看上去拥有很多公司的股权,实际可能一文不值。

  譬如你拥有了美团的股份,360的股份,你有几千万股份,感觉自己很有钱,赚了无数倍,然后拼命买飞机,买豪宅,香车宝马美女,最后突然发现自己认为有不少钱的人,突然股权不值钱了,然后仅有不多的现金都花了,于是傻眼了。这样的人其实不少。去年股灾之前,不少人身价过亿,花钱极为大方,股灾之后,加油的钱还要跟我借。现在你们去神木,一堆当年的富豪,依然开豪车,住豪宅,但是手头没钱吃饭。一堆白条在手。这个就是现实。流动性危机骤然到来。

  这时候的情况会是什么呢?必然是现金会很值钱。所以,我一直鼓励大家尽可能保证手头持有八成以上的现金,未来只有现金才是真正的财富,除此之外的可能会瞬间变得不值钱,或者大幅度缩水,流动性极为关键。

  当社会财富还能增长的时候,钱一定会越来越多,出现所谓通货膨胀的格局,过去三十年,你持有现金一定是傻逼,亏哪里去都不知道。但是当社会财富不增长,还消耗的时候,社会就进入通货紧缩的格局,在上一个年代的人还想着每天做梦能赚多少钱的时候,一旦转换了年代,可能发现一下子财富大面积缩水了,现金变成更值钱的了。事实上,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把现金当资产,事实上现金永远是稳定格局社会下的最大的配置型资产。

  对股票、沥青、原油等现货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需要更多资讯的朋友,添加老师微信号:xiezhiyuan028 获取每日财经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我确信我是你投资路上的灯塔。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pingbosportsg.com/post/205.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